你在这里

中大老教授协会理事赴南沙参观集装箱养鱼侧记

  3月22日上午11时10分,中大老教授协会一行35人在刘美南会长、厐义教授带领下,来到位于南沙的广东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参观、考察,受到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文言女士的的热情接待。

    吴文言副总把老教授们带到集装箱养魚现场,介绍说:集装箱养鱼是一种新技术模式,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特色优势,具有质量可控、集约智能、产出高效的技术优势,是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

 

  老教授们在现场看到,10多个蓝色的集装箱在池塘边整齐排列,每台集装箱上的进水口、增氧口、出水口等都被白色的管道串联起来,箱体下面的管道里传来的水流声告诉人们,整套循环水系统正在绵密有序地运行。透过箱顶的“天窗”可以看到水体匀流动,几十条鱼逆水游动激起朵朵水花。

     教授们了解到,这种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将池塘养殖与集装箱耦合,从养殖池塘中抽取上层的高氧水,进入标准集装箱进行集约化养殖。其“绝活儿”,就是箱体外的循环水系统。集装箱的养殖尾水经过自流微滤机固液分离后回到池塘,经过池塘三级生态净化和臭氧杀菌消毒后,再次回到集装箱内,实现尾水生态处理和循环利用。三个池塘,一圈下来,鱼类粪便和残余饵料得到有效过滤,表层的富氧水被推入集装箱,鱼类始终游动在健康的水体中。

     教授们还了解到,养殖箱体只占15平方米,相同产量下可节约75%~98%的土地和95%~98%的水资源。养出的水产品病害发生率和用药量大幅降低,鱼在箱体中始终逆水游动,肉质细嫩弹牙没有腥味。此外,箱内“斜面集污”和箱外无动力自转干湿分离器,让养殖废物固体集污效率高达90%以上,残饵和鱼粪还可作为肥料实现循环种养,生态效益明显。

     更令教授们兴奋的是,一个箱体一年可收获两造鱼,一造5000斤鱼,两造就10000斤鱼了!

     随后,教授们来到“观星农业”的展馆参观。在这里,教授们了解到,近年来,集装箱式养殖技术模式不断优化,经历了从废旧集装箱改造到标准定制集装箱的技术升级,形成了与池塘联动的“陆基推水式”和全循环零排放“一拖二式”两大模式。

     并且随着技术更新,集装箱式养殖的示范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在广东、山东、贵州、河北、江苏、安徽、西藏、湖北、广西、宁夏、北京等19个省(区、市)推广应用,并在埃及、缅甸等“一带一路”国家示范应用。同时,适养品种不断增多,罗非鱼、乌鳢、宝石鲈、巴沙鱼、金鲳鱼、鳜鱼、加州鲈、金目鲈、海鲈、老虎斑泥鳅、黄河鲤等10多个品种在不同区域规模化试养成功。

  

     教授们通过这次参观、考察,涨了知识,增长了见闻。大家深有感触地说,科学在改变着传统的养殖方式,科学养猪、科学养鸡、科学养鱼……还有许多传统养殖方式领域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创新,未来将会更好!(老教授协会邓志远教授供稿)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84111293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  |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  |  广东老干部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