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们一起走过——2024年离退休工作回眸

  2024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离退休党工委、离退休工作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履行“政治关怀、服务保障、凝心聚智”主体责任,以政治引领精准有力、生活照顾精准保障、文化活动精准引导、作用发挥精准彰显为目标,持续开展学习宣传,引导离退休教职工协会、老教授协会聚焦离退休教职工急难愁盼和关切,协调推动解决问题,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组织开展正能量活动,凝聚银发力量,打造发挥“五老”独特优势的平台。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起走过的2024年,回忆一个个温暖瞬间,重温一个个精彩故事。

一、党建引领凝心聚智,强化思想政治学习

  组织党员干部与老同志观看多场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及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组织银龄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的精神内涵。

  离退休教职工协会、老教授协会分别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会、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专题学习活动等。

  组织在职党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并深入研讨交流。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条例》。指导各离退休党支部运用好学校党纪学习教育宣讲团、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材料。党工委书记带头为3个支部讲授纪律教育学习党课。组织赴广州花都、佛山高明参访警示教育基地,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围绕“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主题,离退休工作处(学校关工委秘书处)通过座谈会、上门访谈、电话调研等多种方式,着重在退休校领导、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涉老组织骨干等群体中开展调研畅谈活动,热诚讴歌国家发展,充分展现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对党的深情,对教育强国的支持。

完善党工委委员与离退休党支部一对一联系制度,党工委委员积极参与联系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并带头讲党课。

  选拔年富力强、乐于奉献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有效增强支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精心策划组织各类活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助力提升离退休党支部的活力与生机。

二、服务为本聚力量,发挥余热显担当

  服务国家战略部署,“银龄教师”助力强国建设。积极从退休教师中引智挖潜,举办银龄教师政策宣讲会,鼓励退休教师参加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派遣银龄教师42人次前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喀什大学、新疆伊犁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5 所西部高校支教。本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援疆银龄教师团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其中我校3名援疆银龄教师位列其中。

  助力公益老有所为。积极引导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学生党员开展共学活动。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契机,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歌颂党的重大成就。通过“捐书万里,播撒希望之种”等系列活动,助力老同志践行公益与教育。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及社区综合服务调研、灵芝产业园乡村振兴调研等活动,发挥老同志专长,贡献银发智慧与力量。

三、完善个性化服务机制,优化离休保障模式。

  持续推进离休干部“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创新引入第三方服务。以“社工+志愿者”模式,引入定期探访、医疗康复、心理咨询、家政、开药送药等项目,全覆盖离休干部提供精准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协助离休干部党员收缴党费80人次、送学上门60人次、走访慰问175人次、取、送药52人次;医药费报销及开具住院支票30人次;发放生病住院慰问金16人次;协助联系医院、办理出入院手续8人次;协助家属办理后事、慰问家属等3人次;协助落实去世离休干部配偶生活困难补助2人次等。

四、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健全医疗救助制度。

  给予因重病而面临实际困难的离退休教职工家庭关怀与保障。在二级单位的配合下,2024年共接收离退休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申报148份,经离退休处复审核并报基金工作小组讨论决定救助121人,拟发放救助金约251万元。

五、推进帮扶慰问常态化,传递温暖显关怀。

  离退休处现有直管离退休人员203人。离退休处坚持走访慰问传递组织关怀。2024年“七一”前夕慰问长期住院或家庭生活困难党员12人;“重阳敬老月”走访慰问离休干部及生活困难党员群众32人。202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还将为中36位孤寡老人发放慰问金,慰问13位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常态化开展生病住院老同志慰问工作。注重提醒、指导二级单位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工作。

六、开展主题参观调研,书写发展新篇章。

  结合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离退休处组织系列外出参观调研活动,包括离退休教职工协会、老教授协会代表赴我校“银龄计划”对口支援高校喀什大学调研交流及慰问银龄教师;逾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代表赴深圳校区参观考察;离退休教职工协会常务理事、分会长、理事赴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州南方学院参观调研;老教授协会理事前往灵芝产业园调研乡村振兴;离退休教职工协会代表开展居家养老及社区综合服务调研……通过这些参观调研活动,老同志们切身感受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盛赞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七、创新丰富文体活动,营造幸福和谐氛围。

  结合老同志群体特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送安全大礼包”安全宣教主题游园、“送健康大礼包”血脂与亚健康管理知识讲座、“送安心”公证知识讲座、“送欢乐”庆祝建校100周年文艺汇演、“送文化”书画摄影展、“送活力”老年人网球赛、迎新春游园会等活动,还有以寿享康乐主题的重阳敬老月系列活动,包括集体祝寿会、“送关怀、暖人心” 走访慰问、多学科义诊进校园、“解读健康、护你百年” 体检报告解读等,聚焦老同志所需所想,切实增强离退休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本年度活动在规模、次数及参与人数方面均创近五年新高。在组织开展活动时,离退休工作处更注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全处参与、全程服务,突出体现了以老同志为中心,以平安健康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全处上下齐心协力,为老同志平安参与各项活动提供坚实后勤保障。老同志也通过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贴心细致周到服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90后”离休干部由衷感慨:“感谢有你们!让我大病后还能去看看深圳校区,亲眼看到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和崭新面貌!”

八、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工作

  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夯实关工委工作基础。关工委秘书处启动制定《中山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使二级单位关工委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弘扬教育强国精神。认真谋划,统筹组织开展2024年度“读懂中国”活动,注重指导跟进。组织发动21个二级单位参与开展“教育强国,奋斗有我”主题活动,访谈“五老”46人,受益学生人数近万人。中山医学院采访郭景元、朱小曼夫妇作品《四十载教科征程----择一事,终一生,成一业》获评教育部关工委优秀微视频作品;公共卫生学院采访方积乾教授的征文《积微成著,终日乾乾》获评教育部关工委优秀征文。中山大学关工委荣获广东省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

九、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党建工作与管理服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工作中把好政治关。规范党内组织生活,重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三重一大”工作坚持通过党工委会、处务会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全过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有关要求,在工作中注重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强化对领导班子日常监督和民主监督。2024年度召开处务会21次,党工委会30次(含专题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6次。

  稳步推进离退休信息化建设,《中山大学离退休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一期)于2024年8月试运行,实现了离退休信息管理系统从无到有的飞跃,实现了数据管理信息化、基本功能模块化,离退休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校园网功能模块之一。

  积极与总务部沟通协调,争取到南校园648栋作为离退休处办公场地,争取到北校园红楼后座2间办公室。以百年校庆为契机,争取修缮经费粉刷方润华楼外墙,使南校园老人活动中心焕然一新。

  依托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中山大学“耆康乐”基金,积极推进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24年度,中山大学“耆康乐”基金共接受捐款5笔,捐款总额29.455万元。

十、开展调研交流,在互鉴学习中提升工作能力

  2024年,我们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高校同行学习请教,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

  离退休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我们将更加注重发挥老同志的特殊资源优势,充分尊重和关心老同志的精神需求与生活保障,为老同志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服务,让老同志享有应有的尊严与幸福,并形成全员参与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的传承和事业发展!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84111293

友情链接:

中山大学  |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  |  广东老干部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