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至29日,第13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在日本广岛举办,高松校长出席论坛并代表中方高校作题为“引领未来的大学:学生、教师与学术治理”的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主题为“多样性与融合——未来所需要的人才与高等教育”,由日本广岛大学主办,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东京大学校长藤井辉夫、广岛大学校长越智光夫等出席论坛。来自中日两国40余所高校、政府组织及学术机构的共16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提出,大学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的主体,在引领国家发展和推动人类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型大学应该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建设引领未来的教师队伍,塑造引领未来的学术治理体系。围绕这三个方面,他深入阐释了对未来人才与高等教育的看法和中大的探索实践。
培养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高松校长指出,为了应对来自现实和未来世界的各种挑战,需要培养出具备卓越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创造性人才。
近年来中山大学发挥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优势,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将教与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上来,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他介绍了中山大学的一些探索做法,包括加强文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推进通识课程体系和一年级共同基础课程建设;建设若干交叉专业,探索和发展跨学科微专业和系列课程;院系内提供分层次的多样化培养方案,提供更多跨学科、跨文化和国际化的交流学习机会;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革,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完善学生学业发展支持体系等。
建设引领未来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松校长强调,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首先要建设引领未来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首先要营造教师潜心做学问的环境和氛围,其次是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前沿交叉领域勇于开拓。
他介绍道,中山大学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教研系列岗位“预聘-长聘”制,吸引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基础研究尤其是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开拓进取,激励引导科研人员将自发的研究兴趣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尊重学科差异,为教师开展研究搭建开放交叉的平台,更好释放学科活力。
塑造引领未来的学术治理体系
高松校长表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一个能够引领未来的大学,需要有引领未来的学术治理体系。对于具有学科多样性的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对于多校区、多院系、多附属医院的大学,学部制就是学术治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科集群内部和集群之间的交叉,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中山大学于2022年推行学部制改革,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学位授予标准、教师评聘标准等,构建“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通过学部建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交叉专业及学部内平台课的建设,加强人才综合培养;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举办跨学科工作坊、推动学部内和学部间学术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更好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
最后,高松校长强调,中日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两国高校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开放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赢,为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优秀人才、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期间,高松校长一行分别与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一桥大学的学校代表进行了会面座谈,就加强两校师生交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强化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于2000年发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本次论坛是自新冠疫情以来首次完全恢复线下会议,是中日高等学校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机制。2021年,中山大学承办了第12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84111293
中山大学 |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 | 广东老干部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