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无“事”一身轻。一本书,一壶茶,一张琴,一套拳,悠哉悠哉,尽享闲适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事儿”来了,我和美丽的西双版纳由此结上了缘,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
两年前的一天,固话铃声响了,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是校办的王克老师。来电大意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是中山大学的对口帮扶单位,现急需病理学老师,希望我能前往支援一下。当时想,这事儿简单,就应承下来了。随后,王克介绍我认识了滇西大傣医药学院主管教学的朱颖娴副院长,由她向我介绍具体情况。朱颖娴是中山大学派去的挂职干部,中山五院的麻醉科医生,中山医毕业,说起来还是我教过的学生。我向她询问傣医药学院病理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出乎意外,她的回答令我一惊。朱副院长答曰,目前这里的病理师资为零,病理教研室尚未建立。原来这是一所新建的大学,由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建,总部在大理,下设三个特色学院。其珠宝学院在腾冲;普洱茶学院在普洱;傣医药学院则位于西双版纳的州府景洪。这是一所年轻的新型大学,省部共建,带有“智力扶贫”的性质,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才正式招生。
事情确实有点儿紧急,学生就要上来了,病理学课程的师资还没着落。身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小朱自然也不轻松,只有向母校求援了。对我而言,事情也比最初想像的要复杂得多。原以为那里已具备基本的师资力量和开课条件,我过去只是帮个人手,拿课表上课,分担一下困难就是了。现在倒好,有点“创业”的意味了。慎重起见,朱副院长建议我先去实地考察一下,共商病理学课程开课的相关事宜。
年近岁末,我飞赴西双版纳,对滇西大傣医药学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对傣医药学院的现状有了最直接的感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朱副院长一起根据傣医药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病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的取舍,并列出了病理学开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病理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基本配置,病理学教学标本的准备等等。最后与朱副院长商定,大家分头准备,争取来年为傣医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准时开课。
次年8月21日,我再赴版纳,为2017级傣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病理学课程。当我再次来到版纳,朱颖娴副院长已结束挂职工作,离开了傣医药学院。但正是有了她的前期工作,为病理学课程如期开课奠定了良好基础。朱副院长离开后,中山大学附属六院的刘兴漠医生继任傣医药学院的副院长,继续对口帮扶工作。在傣医药学院有关老师的密切协助下,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均得以按计划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赵国强老师(前排左二)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的学生
支教期间,我在西双版纳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教师节那天晚上,傣医药学院院办主任邀约一些版纳的朋友,在澜沧江畔的傣式竹楼上,陪伴我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教授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教师节。中秋节来了,中山大学校办何老师寄来了中大月饼,令人倍感亲切,也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
一场邂逅,遇到了西双版纳,结识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我也因此有了一段边疆支教的经历。我为滇西大傣医药学院的未来祝福,也为自己能有机会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84111293
中山大学 |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 | 广东老干部 |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